《瓶花》
沈哲哉
1926-2017
「綻放的時刻」/文:鍾聿晴
《瓶花》以瓶中生長繁茂的花束為畫面主角,不同於仔細描繪花瓣與枝葉的做法,畫家以淡粉色為底,再用黃色、橙色和綠色等顏料層層堆疊,營造花朵量體感,透過顏料堆積和刮除手法來表現花朵間隙與花葉輪廓。插著花朵的花瓶,則以明亮的黃色為主。瓶花整體與背景形成鮮明的對比,呈現出花朵綻放時旺盛而柔美的生命力,也可見沈哲哉對於色彩運用的高度掌握。
沈哲哉1926年出生於臺南新營,就讀臺南州立第二中學(今臺南一中)時曾師事廖繼春,對其色彩運用有很大的啟發。中學時期便以《劉氏の家》和《明倫堂より》陸續入選第七回臺陽展(1941)和第六回府展(1943)西洋畫部。接連在畫壇受到肯定的沈哲哉原打算前往日本深造,卻碰上戰爭爆發、父親病死南洋等一連串噩耗不得不中斷計畫。戰後,沈哲哉先後於多所學校從事美術教育,如北港中學、光華女中與臺南家政專科學校等。擔任教職時仍創作不輟,從1947年第二屆省展起多次入選。1949年,逢郭柏川回臺南定居,沈哲哉四處奔走邀請臺南美術同好。1952年時終促成臺南美術研究會成立並推舉郭柏川擔任會長,成為日後推動臺南地區美術發展的重大助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