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天窗》
李澤藩
1907-1989
「感悟的時刻」/文:楊淳嫻
當前衛抽象的繪畫潮流,在1960年代席捲台灣畫壇時,李澤藩也挑戰了抽象畫題材,並累積了若干作品。這些作品在一個木質畫板背後的夾層被發現,曾在1999年與2023年於李澤藩美術館分別舉辦過抽象畫作品展。
在《天窗》畫紙的背後,留下了另一個作品名稱「壁」,並有一鉛筆繪製的構寫草圖,標明畫面中窗格的位置。本件作品的構圖十分簡潔,畫家在模擬木片材質的壁面上,闢出一塊視野向外的窗型空間,頗有點近似於現在正流行的日式「仛寂風」。然而畫家以充滿變幻的靛藍、紫紅色調,讓這片木牆轉換為遍布星雲的宇宙空間。牆壁上的窗格成為了名符其實的天空之窗,放眼望去卻是綠意盎然的自然景象。在日式美學中,仛寂代表著對於歲月變幻、以不完美為美的領悟。在《天窗》當中,雖然構圖上帶著些許日式氛圍,卻呈現出孕生於宇宙天地之間的蓬勃生機。似乎鼓勵觀者將視野放遠,且讓想像飛馳的同時,也不要忘記根植於土地的美好。